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, 沈阳, 110866
* 同等贡献作者
作者 通讯作者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, 2013 年, 第 11卷, 第 10 篇 doi: 10.3969/mpb.011.000546
收稿日期: 2013年04月18日 接受日期: 2013年05月25日 发表日期: 2013年06月24日
* 同等贡献作者
作者 通讯作者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, 2013 年, 第 11卷, 第 10 篇 doi: 10.3969/mpb.011.000546
收稿日期: 2013年04月18日 接受日期: 2013年05月25日 发表日期: 2013年06月24日
© 2013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
这是一篇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的数字优先出版(Online Publishing in Advance)论文,如果需要下载阅读全文,请您订阅。
摘 要
为分析番茄多心室形成的遗传背景,利用多年筛选的表现稳定且心室数差异显著的高代自交系——多心室番茄(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.) “MLK1” (心室数约为15个)和少心室番茄(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.) “FL1” (心室数2~3个)品系,分析了两个品系在fasciated (缩写为fas)位点和lc位点的基因组差异及fas基因表达情况。结果表明:多心室番茄“MLK1”的fas位点发生了倒位突变,fas基因的结构被破坏,但仍检测到fas位点存在表达且表达量降低;少心室番茄“FL1” fas基因序列正常且序列与NCBI数据库比对相似性为99.83%;而多心室“MLK1”中lc位点序列也存在2个SNPs突变,少心室“FL1”中lc位点序列正常。说明野生型的少心室“FL1”在lc位点及fas位点均无突变;而多心室“MLK1”在lc位点及fas位点均存在变异,且变异的fas位点仍表达,这一结论为今后揭示番茄心室形成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。
关键词
番茄;心室数形成;遗传学